發明創業獎是2005年由科技部批準,中國發明協會設立,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注冊的社會力量設獎,注冊號為國科獎社證字第0123號,由人物獎、成果獎、創新獎、項目獎等四個子獎項組成,在全國發明創新領域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和權威性。
其中, 發明創業獎·人物獎 的設立更側重于發明人,旨在通過 評選、表彰一批技術發明水平高,且在創業、產業化中取得顯著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發明者 ,以弘揚他們的創新創業精神,調動廣大群眾發明創業的積極性,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根據有關規定,發明創業獎·人物獎(下文簡稱“發明人物獎”)已評選了12屆。
下面,我們對近三屆的獲獎項目作個簡要分析。
01
評獎數量情況
近三屆發明人物獎分別在2017年、2019年和2021年組織,共評選出了304名優秀的發明家,其中特等獎51名(授予“當代發明家”稱號),發明創業獎253名,分別占比48%和52%。
其中,2017年(第十屆)評選出102名,2019年(第十一屆)評選出100名,2021年(第十二屆)評選出102名,三屆的評獎數量情況如圖所示:
由此可見, 發明人物獎每兩年組織一屆,每屆評選的總人數基本都是100名左右,其中特等獎(當代發明家)約15名,發明創業獎(人物獎)約85名。
02
發明人所在單位情況
發明人物獎的評選是推薦制,由符合條件的單位或個人進行推薦,推薦單位可以是協會、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推薦單位可以推薦本單位的發明人評獎。近三屆發明人所在單位的類型情況如下:
由上述圖表數據可以看出, 各大高校和企業是發明人物獎申報的主力軍,占據了評獎項目的三分之一,其次是科研院所,占18%; 部隊和醫院各占2%,其他則是個人,占比極少。
近年來,高校和企業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深度開展產學研合作,發明創新成果遍地開花;發明人也越來越有創新的熱情,且更加注重創新成果的價值實現。
03
創新領域分析
獲獎發明人創新的領域跨度很大,全面分析較為困難,在此我們以2017年(第十屆)和2019年(第十一屆)的獲獎名單作為代表來分析。詳情如下:
數據表明,資源環保、機械電機、電子通信三大領域的獲獎數量最多,占比69%;其次是醫療保健和農業,分別占11%。 這些領域均屬于我國戰略性支柱或新興產業 ,這也表明隨著我國科技創新水平持續提高,戰略性產業也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04
項目申報條件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