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向世界宣布:“中國堅定不移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依法保護所有企業知識產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贝伺e表達了中國保護知識產權、完善市場經濟的立場和決心。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的技術創新以對外開放為引領、以市場化改革為驅動,不斷實現現代化進程。改革開放初期,遵循著“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徑,我們采取“以市場換技術”的發展策略,引進外國企業的先進技術,消化、吸收進而實現再創新。大量的技術引進幫助中國實現了更快的經濟增長,同時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也為科技創新帶來了內生動力。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中華大地落地生根,在科技領域,各類科研單位從計劃體制中被釋放出來,轉型為科技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從而以知識產權為載體、以市場作為配置創新資源的重要方式,撬動了國內企業的自主創新。自此,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從零開始,逐漸發展為知識產權大國,涌現出了華為、中興通訊等一大批創新型企業。
內生與外來的雙重動力有效地驅動了中國過去四十年的“增長奇跡”,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制造業快速崛起并進軍高科技領域,我國與發達國家技術差距逐步縮小,產業互補性削弱、競爭性增強,后發優勢和技術引進的空間正在逐漸縮小,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知識產權維權“舉證難、賠償低、周期長、成本高、效果差”等問題也逐漸浮現,迫切需要以不斷發展的方式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
現實證明,真正的核心技術、尖端科技以市場換不來、花大價錢也買不到。要打通核心技術的“全鏈條”、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尋求更加深刻的動力源泉,即創新驅動發展與嚴格知識產權保護。
實現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根本上是要以市場化改革、產權保護為自主創新打開出路。欲謀求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市場體系中新的定位,必須實現從外在驅動向自主創新的換擋升級。重視發揮市場競爭的作用,重視保護知識產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導向作用,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新形勢下應當適應的“新常態”。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市場是有效調配各種資源的主導方式,政府不斷推動完善有利于發揮企業主體地位的創新體制才是根本之道。制度環境、產業環境、人文環境改善了,規模增長、基礎扎實,真正的突破性創新和彎道超越才能產生。20世紀80年代韓國三星突入半導體以及華為近年在移動通信領域取得的局部突破,憑的都是企業層面的遠見和執著。受制度因素、產業現狀和文化環境的影響,當前我國多數企業的創新還只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主要靠的是資本要素的競爭,少有人通過基礎研究、技術革新獲取競爭優勢,更難以產生突破性的創新成果,這是當前發揮市場作用面臨的主要困局。
全面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的必要階段已然來臨,嚴格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完善技術自由市場的契機已然來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已經明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映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北U现R產權市場價值的實現,是以產權為核心的自由市場配置創新資源的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更嚴格的產權制度激勵市場創新的必要性進一步提升。針對我國當前知識產權侵權多發、維權成本高、賠償低的現狀,我們必須響應習主席號召,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保障知識產權損害賠償與其市場價值相適應。此外,行政管理機關在嚴格保護知識產權基礎上,還應為市場提供高效、優質的信息服務,減少交易成本,從而以完善的市場機制引導企業實現創新轉型,為突破性創新、根本性創新奠定基礎。